2016 终将被铭记的一年
回头看了一下过去的年终总结,2014年的居然还是在QQ空间,2015就到了我自己的独立域名的博客里, 然后今年的计划是发在申请之后一篇文章都没发,一个粉丝都没有的公众号上,不得不感慨, 飞逝的不仅仅有时间,其实还有技术,三年,就换了三个平台发年终总结,技术的更新换代实在是快啊。
很早之前我还是坚持写日记的,刚上大学还写了一阵子,后来也不记得从什么开始,就不再写了。 那时还流行QQ空间,我基本上断断续续的一直在QQ空间记录着生活。 研究生第一年,学会了写网站的我自己折腾了一个博客,发现记录生活的文章基本上没啥浏览量, 于是慢慢的也就不记录生活了,开始专心致志的写技术笔记。 这样有个问题,就是很多时候当我想回顾自己这一年干了点啥时,其实光凭借记忆是不靠谱的, 而且很多东西根本记不住,一年之内的或许还好,再往前,就真的记不住了,所以也就是从读研开始, 我会每年元旦之后,大年三十之前,回想下自己过去的一年里干了点啥,总结总结一年的收获与得失, 不是为了计较,只是为了回忆。
2016年的跨年是在西安的,至今都清晰的记得刚出西安火车站时看到城墙时的那种震撼的感觉, 悠悠岁月,带走了很多东西,输赢“都变做了土”,但是总有一些东西,真正穿越了历史, 击破了时间的封锁,长久的存在着。当晚和女友就骑车在城墙上绕了一圈,边顶着寒风, 边感受着城墙的雄伟壮丽。
从西安回来之后,收到了女友送的期待已久的坚果手机(坚果,不是苹果),我是从本科时开始关注罗永浩的, 还把要出国的室友安利到了老罗那里去学英语。所以当他推出手机之后,我是一直高度关注的, 当我真的把坚果拿到手里的时候,还是非常的激动的,坚果也没有让我失望, 系统处处都体现着人性的关怀,让我第一次感觉得心应手。
一月末,一个对开源工具的小小bug的修补,居然被原作者接受了,
内心还是有些小小的自豪的,虽然这个工作不是很重要,但是这也算是我的开源社区hello world
了。
写论文和考驾照基本上是同步的,论文递交之后,驾照也刚好考了下来,拿到驾照的第五天, 我就一无所有的来到了北京,祖国的心脏,开始在好未来实习。刚来北京实习时, 本来是计划住在清华大学里的,来之前在网上联系的一个床位,价格不低, 来了之后才发现其实这个房子和清华的关系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紧密,其实就是在地图上划为清华而已, 实际就是一个和清华相邻的老破小的小区,可能最初是清华的老师居多吧,反正住了两晚之后, 室友打呼加上各种漏水和不方便,还是卷起铺盖买了个帐篷就住到公司了。
是的,住到公司了,公司在鼎好的办公楼有一些空位,我看有很多帐篷,是有很多人直接住在公司的, 公司的卫生间又可以洗澡,所以看起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住了两晚之后,还是因为洗漱不方便, 而且睡觉时头顶的大灯不知道怎么关,加之公司迅速扩展,可以放帐篷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 于是又搬到了同事陈刚家,刚哥住的是一个阁楼,刚好有一个很大的衣帽间,于是就这样借住了两个多月, 直到5月回学校准备硕士答辩的事,省了大约5000块的房租,@刚哥,回头还得请你吃饭。
毕业论文的事情,在五月底基本上算是全部结束了,不明白为什么学校非要多留学生一个月, 不到最后一天坚决不给发证,于是6月就比较清闲,和女友一家人一起去了著名的九寨沟, 九寨沟的美真不是吹的,着实是美的让人忘却烦恼,随手一拍就是一幅风景画一个桌面, 应了那句“风景照无大师”。
就像高考完我觉得我会放肆的high最后却很安静一样,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月, 我以为会很热闹,充满了酒精与欢乐,结果却是很理智,很安静。没有青春片里的醉酒, 也没有分别的失落和眼泪,可能青春片是假的,只是一些导演对自己枯燥的青春一次虚伪的装点。 也可能只有我的是安静的,不得而知了,不论怎么着,这种体验只有一次是确定的, 我们能做的并不多,只有铭记。
带着这种感觉,我离开了成都,我的第二故乡,我的故乡。现在我想起来的,都不是离开成都的画面, 而是初次到达时的感觉,空气中湿漉漉的,街道干干净净的,人们好像都懒洋洋的, 总之不是一个我想象中的大都市,反而像一个与世无争的小镇,恬静。至今还记得每年寒假结束, 激动的坐着火车进川的感觉,每当火车不断的在隧道中进进出出,我就知道我离成都近了,更近了。
开始意味着结束,结束也意味着开始。学业生涯的结束,意味着职业生涯的开始。
抵达北京时是凌晨2、3点,所以至今对北京的印象都是一个夜景的轮廓,宽阔的马路,明亮的路灯, 深夜空旷的公路零星极速行驶的车辆,让人不禁去构想,如此的深夜,这在路上的人都有怎样的故事。
正式开始工作之后,我发现很喜欢我的工作,不论是公司还是工作内容本身, 连同一起工作的同事,一切都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所以虽然人们都说北京生活压力大、成本高,但是我觉得我还是挺适合这里的。
我觉得我的职场第一步走的非常正确,首先说行业。之前看到过一句偏颇的话, 说“年轻人不要去炒股、赌博,因为这些是零和游戏,几家欢喜几家愁。 年轻人应该去为这个世界创造些什么。”这话中举的例子也许并不是正确的, 但是我很认同这句话背后的思想。世界是由那些动手做事的人造就的,比如木匠,他打造一把椅子, 那么世界就多了一把椅子,多了一个人们休息的地方。有些行业可能是不符合这种理念的, 但是教育行业我觉得是超越这种理念的。还说木匠,一个木匠一天造一把椅子, 一年也就三百多把,温饱足以,但是还不能改变世界。但是如果这个木匠招一些学徒, 一年教100个徒儿出来,第二年就是30000多把椅子了。按照这个思想,“影响有影响力人”, 那么改变世界也是指日可待了。
带着这种思想,我进入了教育行业目前我认为前景最好的好未来,也就是学而思。 这是一家在气质上很独特的公司,之所以说他独特,主要是因为他低调,在校招时的沙龙, 我和很多人一样都是本着“同去同去”的心里去参加的,但是几个小时之后, 认识了好未来之后,我才发现好未来是一家不错的公司。很幸运,第二天一站式的面试结束之后, 成功的拿到了心仪的offer。
公司和人一样,有些公司乍看觉得不错,或者名气很大,进入之后发现原来是个深坑; 有一些公司第一印象很普通,进去之后会渐渐发现原来还挺好。好未来无疑是属于后者, 公司的人都nice,高层也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沟通交流很平等。同期的校招小伙伴也都是各怀绝技, 而且都非常善于学习乐于分享,和大家在一起培训时,从每一个人身上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两个多月的新兵训练营真的是收获颇多,量身定做的培训以及CTO在各个时间点的亲自训话, 都让我们一个个新兵蛋子极速成长,从宝宝变成了做好心理准备的职业人。
工作之后,我发现定义一份工作的好坏不在于公司的名气大小(和工资), 而在于你在公司里你每天做的事儿。就算你在国务院工作,能拿出来吹的次数也是比较少的, 而日常的工作是你每天都要进行的。
我在研三的时候就开始有了职业危机感,因为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懵懂的大四小朋友从啥都不懂, 到掌握我所掌握的技能,我发现我的可替代性是非常强的(当然,我也是从大四过来的), 所以我觉得我得沉淀点东西,不然真的是就像很多鸡汤里说的, 什么“程序员30岁之后就拼不过20岁的年轻人了,程序员是青春饭”之类。 如果从这些鬼话连篇的文章的角度出发,真的是任何职业都是青春饭, 因为你的职业积累只发生在青春期,之后就再也没有成长了,可不是拼不过年轻人嘛。 这样的文章有一个逻辑的漏洞,就是认为30岁的程序员和20岁的程序员掌握的东西是一样的, 所以只在体力的纬度的比较,这是不对的。
我们团队5个人,3个都是30+,写的都是核心的代码,我和另一个20+的小伙伴, 每天只有对着人家的代码顶礼膜拜的份儿,哪里可以取代人家,开玩笑, 这里较量的根本不是体力,而是智力和长期的积累。
所以,我的职业危机感也找到了出路,那就是领域深耕,而不是领域重复。 目前做基于图像识别的拍照搜题,这可不是0工作经验的新兵蛋子能快速上手的, 想贡献几行代码都需要先读大量的数学和图像处理的书, 甚至是团队目前开始的读论文,试想这样的工作,会是青春饭吗?
凡事在人,阿米尔汗(《三傻》男主)拍电影印度第一,我觉得他如果当初去卖猫, 现在也肯定是印度最的猫贩子。所以个人的努力在任何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 明年计划概括起来就是两个人:“努力”。
2016年真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蜕变,结束了十多年的学习生涯, 终于走出象牙塔里的学生生活,进入了社会。小马终于走进了这条期待已久的小河,探索这未知的世界。 2016年,终将被铭记的一年。
2017感觉有大事要发生。(^-^)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